我從 518 熊班畢業了!在數字科技的兩年多

Eason Lin
10 min readJul 22, 2024

--

2024 年 7 月 5 日,我正式告別了數字科技,這篇文來記錄一下我在數字科技中的一點回憶。

當初為什麼會進數字科技

我原先是在 iFit 旗下的軟體公司 ECFIT 任職前端工程師,後來因為一些原因,和當時在 ECFIT 的技術長討論後決定尋找新的機會。在整理好履歷並打開後沒多久就收到數字科技 518 熊班的工程主任來信問我要不要去面試。

面了之後對當時的資深前端、組長和主任感覺都還不錯,工程主任也發了 Offer 並核了一個我理想的薪資來,於是我便離開了 ECFIT ,並開啟了在數字科技的旅程。

在產品中的學習與貢獻

在公司中協助維護的產品很單純的就是 518 熊班,這是一個基於 PHP 原生框架的產品,由於在 ECFIT 曾經接觸過基於 Laravel 的產品,雖然需要花點心力適應,但也就是時間的問題。接下來就列一些在產品分別做過比較有印象的貢獻。

整合 Webpack 設定

我在加入 518 熊班後,產品本身已經有導入 Webpack,不過集成度並沒有很高。除了 Sass 是使用 VSCode 的 Extension 去編譯外,像是 Vue, Swiper, Axios 等框架或庫也都是另外獨立出一隻 JS 檔案用 <script> 去個別引入,此外 webpack.config.js 中的 entry 也是手動輸入。這些設定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問題,然而基於希望專案和打包工具都越單純越好的考量,還是做了不少整合:

  • 將 Vue, Axios 改用 npm 安裝,並加入 Webpack 打包流程
  • 整合 Sass 編譯功能,棄用 VSCode Extension
  • 運用 glob調整 webpack.config.js,讓所有 entry 在遵循自建規範的前提下自動化

前前後後包含研究和測試老實說真花了不少時間,但設定檔也從數百行減少到一百餘行,且皆維持原有的功能。

升級 Vue 3

印象中是 2022 年中間的時候,微軟宣布正式放棄 IE,印象中產品也於該年年底左右正式停止對 IE11 的向下兼容。既然不再需要兼容 IE,Vue 也就沒有理由停留在 Vue 2 了,因此便花了一點心力把全站的 Vue 2 升級到 Vue 3。

坦白說在處理上還真的花了不少心思。在當時我們的 Vue 還沒有被整合進 Webpack 中,是另外用 <script> 去引入 Vue 框架的原始碼,回想起這段的時候真的覺得那時候真的滿有勇氣的(也滿笨的),因為上述的做法就碰到了沒辦法使用 Vue 提供的 Migration Tool 去進行輔助升版的問題。

所以當時在處理升版時,是邊閱讀 Migration guide 看 Breaking changes 邊在專案中搜尋有用到的 Vue API 並邊進行手動測試,完成主要的 Breaking changes 的調整後又重構了幾個因為某些 API 被棄用且沒有替代方案的小功能,並在測試站放置一段時間,上線後也監控了一段時間的 Sentry,才算是正式完成升版。

找工作頁的重製

518熊班的找工作頁

當時會有這個項目,主要是要解決當時仍為 AWD 的找工作頁高維護成本的問題外,也希望能讓客製化搜尋、換頁等功能改用 API 串接的方式去處理。在技術上因為有 Server Side Rendering 的考量,在工作內容區塊中用了 PHP 和 JavaScript 都可以解析的 Mustache 模板系統去做到前後端同構,其他搜尋相關的機制幾乎使用 Vue 去處理。

在面試時每當被問到「工作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失敗或挫折」等老生常談,我基本上都會選擇分享找工作頁的重製經驗。之所以它會成為我面試中常提及的專案,是因為我在當時嚴重低估了重製它的難度、專案在前端的時程 Delay 也未向團隊即時求助、為了趕時程,在一些程式碼的架構仍無解決既有的問題、以及當時加班好幾天,導致自己情緒跟狀態越來越差。

也是這個專案讓我體悟到自己之所以在當時埋頭苦幹單純只是因為愛面子、碰到困難時應該即時提出、工程師應該為自己的工時負責等對我來說很重要的學習點。

其他比較小的,例如 WebSocket 自建庫的整合、各種活動頁、新功能、重構項目或一些自己寫的小工具礙於篇幅就不提及了。

在產品中未完成的遺憾

雖說我算滿早以前就講好離職日,直到離職當天我都還是在處理專案中的一些優化項目,就會有一些可能是來不及完成的遺憾。

導入 RSPack

RSPack 是一個 Webpack 的替代方案,差別在於 Webpack 基於 Node.js、RSPack 基於 Rust。我在部落格中前前後後曾寫過三篇關於它的文章,由此應該可見我既看好、也很希望能在實務上運用它。

在數字科技最後一週的週一,我發現 RSPack 解決了一個 Webpack 設定檔的問題,於是我切回了那個放了近一年的分支,進行了數次調整後成功完成了 RSPack 對 Webpack 的替代,整體實測不論是打包、Dev Server 啟動時間、Hot build 速度都在 Webpack 的三分之一左右,是一個採用後可有效提升前端開發效率的工具。

只可惜 RSPack 打包的 .js 檔由於在 Regex 中使用的某個符號無法被專案自建框架的 JavaScript Minifier PHP 套件解析,雖然花了不少時間嘗試去排查這個已停止維護十年以上的套件,最終還是以時間不足告終。

將打包流程納入 CI/CD

當時的工作流程是採用在本地用 Webpack 打包好直接 push 到程式碼託管平台,再藉由 rsync 將異動同步到遠端的虛擬機。

在本地打包的好處很明顯,就是 CI/CD 流程會很快;缺點則是在打包前都需要先合併或 rebase 一次分支並解決衝突問題,在 commit 中也會有很多 dist 的檔案。

雖說將打包流程納入 CI/CD 由機器進行打包一直有被我列在目標當中,可惜在離職前並沒有完成。

在產品開發以外

在 518 熊班的小圈圈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離開公司時,大家不會說「離職」而會說「畢業」,這也是為什麼我手上拿的不是離職證明,而是畢業證書,也曾有同事稱這裡為「數字大學」。

之所以會有大學或畢業這些詞,是因為我們線下會辦非常多活動,以公司制式、固定會有的活動來說,就包含了運動社團、節日特殊事件等,我們私揪的活動則更多元。

2022 年的聖誕節活動

重啟桌遊團

桌遊一直是一個我滿喜歡的小興趣,從比較簡單的忍者之夜、情書、印加寶藏到有策略成分在的卡坦島、璀璨寶石到陣營類的阿瓦隆、血與刃的白薔薇、狼人殺到重度策略的權力遊戲都是我可以接受的範圍(但我真的沒辦法喜歡像是妙語說書人、從前從前這類的說故事遊戲,瞎掰王已經是我的極限了)。

在印象中是某次和一位同事閒聊才知道公司其實有些桌遊庫存,絕大多數都是公司內部的人捐獻的。經過一系列的討論跟整理後,我算是相對正式地重啟了桌遊團,讓它變成一個公司幾乎每週都會舉辦一次的線下活動,也爭取到用經費採購了幾款常見桌遊作為庫存,此外也會每月非固定地在假日約一天邀大家去桌遊店玩遊戲。

作弊飛蛾

雖然到中後期我因為各種因素比較沒時間參加這個團了,也很高興有人接手這個桌遊團並維持它的運作。

成為密室逃脫邀約機器

密室逃脫會成為我一個小興趣,跟公司同事也有滿大的關聯。當時會不定時有人開密室逃脫團,跟了幾次後可能是真的玩上癮了,我就開始主動找評價高的密室逃脫然後邀約大家去玩,去年應該就有二十場或更多。玩到後來甚至台北的不夠玩,還會開車到外縣市(最遠到過到台中玩冒險王跟惠貞女子高校,有另一團到過嘉義)。可接受的範圍從例如百鬼夜行這類的歡樂性質到荒村小學這種極度恐怖的都可以。

利維德酒吧,目前心中的第一(不算總督諜影的話,因為它不完全是密室逃脫)

其他成長

在數字科技任職期間,我認為算是自己出社會後改變最大的時期,從外觀到生活習慣都有。

外觀

在文章最上方看到的是我從數字科技畢業時所拍的照片,而以下這兩張分別都還是不久前的我:

我在給一些後進的新人看我以前的照片時,他/她們都很訝異這跟現在的我是同一個人;一些跟我關係比較好的同性或異性同事也都說現在的我比以前好看很多。

其實我也不確定具體是什麼原因,總之在一個時間點,我突然開始開始審視自己的外表了。於是我做了一系列的改變:

  • 每天修眉毛和刮鬍子
  • 做了近視雷射
  • 學習化適合自己的妝感
  • 投資更多錢打理自己的頭髮和治裝

有一陣子我是會噴香水的,從相對平價的萬寶龍、Jo Malone 買到後來的 Aesop。不過後來就比較少噴了,改以去除異味為主的腋下滾珠或止汗噴霧。

不確定是我心理的作用還是怎樣,我覺得開始好好打理自己的外表跟氣味後,世界對我的友善度是有提升的,所以我也滿鼓勵廣大男性加入這個行列。我不認為打理好外表是為了吸引異性,更多地是因為我會更喜歡這樣的自己。

養成閱讀習慣

普遍被認為成功的人士,伊隆馬斯克、查理蒙格、比爾蓋茲、納瓦爾拉維肯、張忠謀等,他們不一定來自富裕家庭,其中甚至有人的家庭是清寒的,但他們卻都能開創出足以影響世界的事業版圖,我觀察這些人找出最明顯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會大量閱讀。大人學的 Bryan 也非常推崇閱讀,他就曾在大人的 Small Talk 某一集提到,他身邊相對有成就的同學或朋友,幾乎都有閱讀的習慣。

Photo by Kimberly Farmer on Unsplash

在學生時期直到出社會的幾年,我也曾是不怎麼愛閱讀的人,相對而言打電動、運動或看劇都有趣太多了。後來也不知道是受了什麼刺激,買了台 iPad Air 當作電子書後就開始養成了閱讀習慣。

我自認是一個自我要求算高、喜歡新鮮感(這也是為什麼我很喜歡約密室逃脫)、享受看見自己階段性成果的人,閱讀兼顧了這三個好處,會接觸的領域近期也慢慢從以生產力、大眾心理學和文學為主,慢慢擴展到了歷史、傳記,未來不意外也會開始接觸經濟、科學等。

我滿鼓勵大家和我一起加入閱讀的行列,不論讀什麼,只要開始並有持續就很棒了。

收尾

從數字畢業到到下一間公司工作,我刻意給了自己一段空窗時間,原因不外乎就是調整一下狀態、給自己一點空間省思,並趁此時間休息一下,畢竟到了下間公司會有多忙多累是很難知道的,一些比我更早畢業的同事有一定比例也都還在休息或準備,因此倒也不會有什麼罪惡感,目前依然維持著在上班日八點起床的習慣,起床後要做什麼就是隨我開心,做 Side Project、看書,有時候也會直接打開電腦玩遊戲,而例如今天就是寫這篇文。

至於在數字科技中學習到最好的是什麼,我會說是「好好生活」,不論是上下班時間,好好地過好每一個當下,不論現在的狀態如何,都是對待自己人生最好的方式

最後,我很感謝數字科技每一個我能認識到的人,有人在工作上給了我很多幫助、有人和我成為了線下的好朋友、有人在我低潮時對我伸出援手,因為你們才會有現在的我,祝福數字科技,也祝福每位仍任職或曾任職於數字的人。

--

--

Eason Lin
Eason Lin

Written by Eason Lin

Frontend Web Developer | Books

No responses yet